什么是第四轮学科评估,学科评估等级含义?
热度:℃
时间:08月31, 2024
来源:seecco
第四轮学科评估于2016年4月启动,评估对象为全国高校的学科,采用“自愿申请、免费参评”的原则,评估体系在前三轮的基础上做出了创新。评估的数据来源主要依靠公共数据和各单位填报的数据相结合。评估结果以“分档”方式呈现,通过对学科整体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进行划分,将前70%的学科分为9个档次。
具体的等级划分如下:
A+:前2%(或前2名)
A:2%~5%之间
A-:5%~10%之间
B+:10%~20%之间
B:20%~30%之间
B-:30%~40%之间
C+:40%~50%之间
C:50%~60%之间
C-:60%~70%之间
在评估中,仅在前70%的学科才会上榜,这意味着约30%的参评学科未能入榜。由于评估是自愿参评,因此部分学科可能因未参评而未出现在榜单上。此外,博士授权学科的参评率接近95%,说明大部分学科都参与了评估。具体每个学科的参评总数,可以通过自评报告或硕士授权点的数据进行估算。
评估等级的含义:一个学科的评估结果并不绝对代表该学科的好坏,而是相对而言。横向比较来看,若一个普通省属院校的学科能够在评估中上榜,即便是C等级,也算是不错的成绩,因为很多省属重点大学的学科甚至未能上榜。纵向比较来看,评估结果为A+、A、A、B+等等级的学科在评估指标体系上明显优于C等级的学科。
总体来说,第四轮学科评估为高校提供了一个衡量学科实力的客观标准,同时也为学生和社会提供了参考,有助于推动学科建设和高等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