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防护与核安全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掌握辐射防护与核安全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及专业发展动态,具备从事辐射防护、辐射安全评价、核安全评价、辐射监测、辐射污染防治等工作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和实践与创新能力,能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核工业、国防工业、环保卫生等相关单位从事辐射防护、核安全和核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运行管理、技术开发等工作,培养重德行、乐奉献、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知识能力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1.1:掌握辐射防护与核安全领域必备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知识,能将其用于辐射防护与核安全领域的工程问题的表述与建模;
1.2:掌握辐射防护与核安全领域专业基础知识,能将其应用于核与辐射相关专业工程问题的推演、分析与求解;
1.3:掌握辐射防护与核安全领域专业知识,能将其应用于核辐射监测、辐射防护技术、核与辐射安全分析、核环保工程等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比较与综合。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能够利用数学、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识别和分析辐射防护与核安全相关问题;
2.2:能对分析后的辐射防护与核安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合理的刻画和表达,并选择适当的解决方案;
2.3:具备应用辐射防护与核安全领域基本原理,并借助文献辅助对辐射防护与核安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方案的合理性。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能够针对核辐射监测、辐射防护技术、核与辐射安全分析、核环保工程等复杂工程问题的设计提供解决方案,设计、优化满足特定需求的仪器设备或功能单元,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3.2:了解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的影响,能够从系统的角度权衡核辐射监测、辐射防护技术、核与辐射安全分析、核环保工程等复杂工程问题所涉及的相关因素,优化设计,完成方案,体现创新意识。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能够基于专业知识和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针对核辐射监测、辐射防护技术、核与辐射安全分析、核环保工程等复杂工程问题制定实验方案;
4.2:能够根据实验方案选用或搭建实验装置,采用科学的实验方法,安全的开展实验;
4.3:能正确采集、整理实验数据,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并通过演绎推理、归纳总结等方法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能针对工程问题进行编程设计、能恰当使用计算机软件及仿真工具完成辐射防护与核安全专业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模拟与仿真分析,并理解其局限性;
5.2:掌握工程制图、电子电路相关基础知识,能将其用于工程设计中,表达辐射防护与核安全专业的设计问题;
5.3:能够针对具体的对象,开发或选用满足特定需求的现代工具,模拟和预测有关核辐射监测、辐射防护技术、核与辐射安全分析、核环保工程等方面的复杂工程问题,并能够分析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了解辐射防护与核安全专业相关领域的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本领域工程活动的影响;
6.2:能够分析和评价辐射防护与核安全专业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的影响,以及这些制约因素对项目实施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能够知晓和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涵;
7.2:能够针对实际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工程项目,评价产品周期中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隐患、判断项目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有正确的价值观,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了解中国国情;
8.2:具有核安全文化理念,理解辐射防护与核安全专业职业特性,能够在工程实践中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并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1: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活动中,能够与团队其他成员有效沟通,共享信息,明确分工与责任,能够协作开展团队工作;
9.2:能够倾听和综合团队成员意见,并进行合理决策,体现组织管理能力。
10)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能就辐射防护与核安全领域的复杂工程和社会热点问题,考虑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的背景差异,以撰写主题报告、陈述发言等多种形式,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10.2: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专业及非专业外文文献、撰写文稿,了解辐射防护与核安全领域国际发展状况与趋势,能理解和尊重业界同行的不同文化背景,进行跨文化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1:理解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的重要性,掌握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基本原理和方法;
11.2:能在多学科环境下,进行设计开发工程问题解决方案时,合理应用工程管理和经济决策基本原理和方法。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1:能认识不断探索和学习的必要性,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基础知识,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了解拓展知识和能力的途径;
12.2:能针对个人或职业发展的需求,采用合适的方法,通过自主学习,适应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核心课程
核能与核技术概论、辐射物理、核辐射探测方法、辐射防护、电离辐射剂量学、环境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环境地球化学基础、核安全法规、放射生态学、核电子学与核仪器、辐射监测方法与仪器、核数据获取与处理、核反应堆物理基础等。
就业前景
能在环保、核电安全、核工业及其他工业领域,从事辐射防护和核环境治理工程等的研究、设计、开发、生产、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