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水利工程
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理念,培养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爱国精神、可持续发展理念、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基础,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高尚的职业道德,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系统掌握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毕业生在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及相关领域竞争力强,并有能力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毕业后能在水利、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城乡建设等领域从事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科学研究等工作,并能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终身学习途径不断拓展知识和提升能力。毕业后经过五年的实践锻炼,具备获得工程师或相应专业技术职称的业务水平和能力,能在团队中作为技术骨干或领导有效地发挥作用。
知识能力
1.工程知识: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并能够用于解决农业水利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并通过查阅文献及相关资料,正确识别、表达与分析农业水利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具备农田水利工程、小型水电站等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的基本方法;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农业水利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了解农业水利工程科技前沿和发展趋势;
5.使用现代工具:运用文献检索、工程制图技术、测绘技术、计算机语言等现代工具,能够对农业水利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模拟与预测,理解不同模拟方法和预测结果的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基于专业知识与行业规范及标准,正确评价农业水利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该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农业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正确评价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对生态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与水利情怀,能够在农业水利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方面的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能够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发挥应有的作用;
10.沟通:具备思辨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能够就农业水利复杂工程问题与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基本理论和经济决策方法,有效管控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和投资三大目标,并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并拥有不断学习以适应未来农业水利工程发展的能力。
核心课程
水文学、工程力学,水力学、土力学、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土壤农作学、水利工程施工、灌溉与排水工程学、水资源规划利用与管理、水工建筑物、水泵与泵站(或水电站)。
就业前景
该专业毕业生能在水利、建筑、施工、水保等部门从事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测试研究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