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学

  培养目标

  立足应急管理事业发展,面向防灾减灾救灾,聚焦地震灾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政治素质良好、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创新素质良好,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学、地质学基础,熟练掌握地球物理学理论与方法、地震监测预测预警技术,具备从事壳幔精细结构和变形探测、地震地质灾害监测与风险评估、孕震环境探测等领域基础研究、技术开发等工作能力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毕业生经过五年左右的实践锻炼,能胜任应急管理行业地震地质灾害风险监测预测预警、仪器设备维护、应用软件开发与服务,以及资源、环境、灾害、工程等领域的地球物理场探测技术服务及工程项目管理工作。

  地球物理学专业

  知识能力

  1. 基础知识:掌握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至少掌握一种计算机程序语言,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应用能力;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地质学、地球物理场理论、数字信号处理、地震学、重力与固体潮、地磁学和地电学等。

  2. 基本能力:系统掌握地球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原理,具备地球物理数据观测、处理和解释的基本能力;地震监测(含测震、重力、地形变、地磁、地电、地震地下流体)数据采集、分析及处理技能;地震前兆异常识别判定、地震趋势分析和地震会商能力,以及地震速报与预警等核心业务的基本技能等。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地球物理学中的复杂问题研究设计解决方案,能够设计满足特定要求的包括测震、地形变、重力、地磁、地电等观测技术的方案或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法律、健康、安全、文化、社会以及环境等因素。

  4. 研究:能够基于地球物理基本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地球物理学中的复杂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数据采集、资料处理分析与解释,并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地球物理学中的复杂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仪器设备和信息技术手段与工具,包括对地球物理学中的复杂问题的正演模拟和反演计算,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 项目实施与社会:了解国家科技、产业、知识产权、防震减灾等有关政策和法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重视其对社会、健康、安全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地球物理学领域的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8. 职业规范: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能够在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 个人和团队: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协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 沟通:能够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地球物理学领域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进行工程项目的预算、评估与管理。

  12. 终身学习:关注防震减灾领域最新研究动态与成果;不断学习新知识与新技术,具有终身学习的习惯与意识。

  核心课程

   地球物理学(地震学、重力学、地磁学、地电学)、地球物理观测、地质学、连续介质力学、计算机及信息处理等。

  就业前景

   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或相关的技术和行政部门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

  上一篇:军事海洋学

  下一篇:空间科学与技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