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信息学
培养目标
从学科交叉的角度上,着眼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 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生命信息的获取、处理、开发与利用为核心,面向生 命科学研究与生物技术相关产业。重视基础理论,强调宽口径培养以适应快速发展的新兴科学。 使我们的学生成为相关研究单位、高校或企事业单位从事生物信息科学领域的科研、开发或教学 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并为生物信息科学等有关交叉学科输送研究生后备力量,实现面向研 究型、个性化、精英式的人才培养目标。
知识能力
生物信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除应具备学校、学院统一要求的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计算机专业知识结构以外,在专业上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良好的专业素质。研究生命科学涉及多学科基础知识、理论与技术的综合运用。掌握理学、生物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技术;
2.良好的科学思维方法。越来越多的新的科研增长点会越来越凸显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重要性,认识生命科学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交叠的复杂关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尤为重要。
3.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及知识归纳能力。生命科学发展迅猛,及时掌握生物信息科学的前沿理论,从海量信息中提炼知识;了解国家科技政策、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以保证其科学知识的合法性、有效性;
4.良好的人格素养。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诚信意识和宽容的心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道德感与社会公德。生命科学研究的复杂性、真实性、伦理问题等等更显示人格的重要。
毕业生除了应具有我学院所要求的知识结构,还应该掌握专业知识:
1.基础理论课: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为生物信息技术的研究提供知识背景。
2.专业技术课:一是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及其相关知识,尤其是数据库技术、软件工程、人工智能、数据挖掘技术等计算机技术有关基本知识及其应用,为生物信息技术的研究提供基础和工具。二是生物信息学、基因组信息学、生物统计学、计算系统生物学等生物信息学专业知识和理论,为生物信息技术的研究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核心课程
系统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计算机语言与算法、生物信息学基础、核酸序列信息学、蛋白质组学、分子进化和基因芯片技术等。
就业前景
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级生物信息学的研究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以及在研究和成果产业化过程中涉及到生物信息学的相关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