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工程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及相关行业和新工科发展的需要,具备机械、电气与电子、大数据与云计算、人工智能及物联网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在智能制造领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技术应用能力,从事智能制造装备和智能产品的设计制造、工程开发、科学研究以及生产管理等工作,成为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和国际视野的智能制造领域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

  知识能力

  1.具备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与观点,能够透彻理解与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的大政方针,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关爱民生。

  2.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个人行为规范,具有团结协作、诚信守法、公平竞争的意识,有社会责任感,乐于奉献。

  3.掌握从事智能制造软硬件开发所需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电子电气、计算机与通信等技术基础知识,具有初步的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法律、环境保护等人文与社会学的知识。

  4.具有宽厚坚实的专业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电子技术、ARM体系结构分析、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RFID原理、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人工智能、云计算、信息安全、嵌入式操作系统(linux、OSCm、Windows和QNX)等知识。

  5.掌握智能制造分析和设计的一般方法,具有较熟练地解决工程现场一般控制系统问题的能力,具有独立从事工程实际中控制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的基本能力。

  6.具有对智能制造系统中技术进行分析、改进、优化和独立设计的能力。

  7.受到相应的学术研究训练,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有明确的学术追求,有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8.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能够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领域中继续培养深造。

  9.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具备应有的传统文化知识,继承祖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形成具有传统文化底蕴与现代精神的健全人格。

  10.具备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承受来自工作、生活的各种压力,具有较强的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能够文明、快乐、充实地工作、学习、生活。

  1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核心课程

   机械工程基础、控制工程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与工业物联网、RFID技术与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计算机智能控制系统、嵌入式系统与应用、工业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数控机床与编程、电气控制与PLC应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智能装备故障诊断与维修、智能仪器技术、数字化制造技术、智能生产计划管理(MES/ERP)、智能工厂集成技术、智能生产系统与CPS建模。

  就业前景

   在智能制造工程、机电及自动化工程领域从事智能产品设计及制造,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维护和维修,智能化工厂系统集成、信息管理、应用研究和生产管理等工作。

  上一篇:汽车维修工程教育

  下一篇:智能车辆工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