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工程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了解冶金及相关学科发展前沿,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良 好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素质,系统掌握冶金工程专业相关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善于应用现 代信息技术,熟悉冶金工程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要求,具有较强沟通能力、创新意识、工程实践能力、 国际化视野和自学能力,能在冶金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生产、科研、设计、咨询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人 才。
知识能力
1、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和工程技术基础及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1-1 能够应用数学与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正确表述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1-2 能够具备应用工程原理和专业知识分析工程问题并进行改进的能力。
1-3 能够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工程计算问题的能力。
2、能够应用本专业所必需的机械制图、工程机械、电工电子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 能够具备识别和判断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参数的能力。
2-2 能够具备利用多种资源开展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能力。
2-3 能够具备正确表达一个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能力。
2-4 能够具备应用机械、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证实解决方案合理性的能力。
3、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艺问题的解决方案,具备分析解决本专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以及从事科学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基本能力。
3-1 能够具备针对复杂工艺问题给出多种解决方案的能力。
3-2能够具备应用专业知识对工程问题进行基本的科学研究并得到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3-3 能够具备在工程过程中,对已有的工艺技术进行升级改造、对新材料进行开发并应用到实际生产过程的能力。
4、具有独立的运用本专业基本知识进行综合实验的能力,能够对相关的工艺过程及复杂的工程问题进行正确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4-1能够具备在工程过程中运用本专业基本知识进行综合实验的能力。
4-2 能够具备对相关的工艺过程及复杂的工程问题进行正确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能够运用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复杂的工艺及工程问题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进行实验、开发,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 了解冶金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前景和最新发展,以及冶金行业的发展;
5-2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5-3 能够运用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对复杂的工艺及工程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5-4 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模拟等技术方面基础知识和基本的理论技巧和方法;
5-5 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复杂的工艺及工程问题选择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进行实验、开发,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能够基于企业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艺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 能够了解企业应用领域背景知识,完成复杂冶金系统的需求分析,说明其合理性;
6-2 能够设计复杂冶金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并完成冶金工程项目实践过程,并进行评价;
6-3 能够撰写各类冶金工程项目实践过程文档并进行评价;
6-4 能够采用适当的方法评价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具有良好的质量、清洁生产及可持续发展意识,并将其贯穿在企业管理及生产过程中。
7-1 要有冶金工业是国家发展的基础的意识,明确冶金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
7-2了解冶金清洁生产的含义、主要内容、特点以及面临的主要困难;
7-3 掌握实施冶金清洁生产的一般方法及工艺设备。
8、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准则。
8-1 能有文体活动爱好,增强自我的身体素质;
8-2 能够做好自身的职业规划,提高面试技巧,加强自身心理素质;
8-3 能够参加学校或者官方社会机构组织的各种各样的志愿活动,提高社会责任感的同时创造社会财富。
8-4 能够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工程职业道德,以诚为本,爱岗敬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9、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意识,能够以团队为中心,积极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9-1 能够运用专业知识的基本原理或基本理论,在冶金生产实践中具有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具有较强的自我激发能力和创新意识;
9-2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能够就相关工程工艺问题与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具备开阔视野,能够在跨专业知识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 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10-2 能够具备开阔的视野,能够在跨专业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11、理解并掌握冶金及相关企业管理基本知识,并能够在项目管理中进行基本应用。
11-1 要求本科生了解冶金工厂整体布局、物料流动和各岗位人员基本操作流程。
11-2 了解冶金企业成本控制的核心因素,并了解该企业主要商品市场价格。
11-3 掌握冶金企业基本人事制度及晋升条件。
11-4 了解冶金企业采购及销售流程。
12、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1 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冶金工厂的实际问题。
12-2 能够具备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健康、安全、法律以及环境等因素的能力。
12-3 能够基于自然科学原理并采用所学物理、数学、化学方法对冶金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最优化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结论的能力。
12-4 能够具备理解和评价冶金工程问题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影响的能力。
核心课程
物理化学、金属学、冶金传输原理、冶金原理、钢铁冶金学、有色金属冶金学。
就业前景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金属材料的设计制造、材料表面改性以及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功能材料等在机械与化工、能源与环境、电子与信息、冶金与矿山、电力与动力和国防建设等领域,以及汽车、石油化工、半导体等行业中的应用,也能从事材料生产组织、技术管理和材料的检测、失效分析等技术监督工作。
也可以到高等院校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在硕士或博士研究生阶段可从事材料表面工程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等领域的新材料基础理论、设计、制造与分析测试等研究工作。
更为具体来说:
1、在钢铁、有色金属冶炼、金属成型工厂及粉末冶金厂等企业,从事工艺编制、工装设计,新产品研制开发、产品质量的检验与控制,以及生产技术、质量管理工作;
2、在交通机械、矿山机械、工程机械、车辆、船舶等制造厂或修理厂,以及轴承、阀门、弹簧等零部件、标准件制造厂,从事金属零件的铸造、锻造、压力加工、焊接、热处理等热加工工序的工艺编制、工装设计,新材料、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零件内在质量的检验与控制,及车间、工段的现场技术服务工作;
3、在建筑、矿山、化工、交通运输等行业,从事该行业生产用金属材料(如罗纹钢筋、盘条、钢板等)的选用和材料质量的检验;从事相应机械设备的维修件、备用件材质的选用、改进及其质量检验;从事各相应机械设备修理的热加工工序(焊接、热处理)的工艺编制及现场技术服务;
4、在有关材料研究院、所,如冶金研究院,钢铁研究院、有色金属研究院、铸造研究所、焊接研究所等,从事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研究工作;在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的材料系从事金属材料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5、在有关院校的机械系从事金属工艺学的教学工作。